世纪70年代,人类生态学的研究领域发生了转变,逐渐从单一学科向多学科的综合研究方向发展,核心关注点在于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
生态学发展历程是生态学的起源与早期发展、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生态学的科学应用、当代生态学与全球变化等。生态学的起源与早期发展:生态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时代,他在《自然》一书中研究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人类生态意识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过程:(1)人类早期生态意识的形成。人类社会的早期,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最初猜测,可以视为人类早期朴素的生态意识。古希腊、古罗马哲学的特征之一就是人与自然界协调统一的思想。公元前六世纪的自然哲学家认为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也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世纪初开展了对环境因子的研究,生态学的轮廓开始出现,这是由于农牧业的高速发展促使的。研究发现人类的任何行动对自然界都具有相应的效应,其中有许多是不可预料的,人类逐渐意识到健康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生产力,能满足人类物质的需求,进而发现人类随意破坏环境消耗资源的发展是不可取的。
现代生态学时期,即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到现在。主要特点是,生态系统生态学的研究成为主流;从描述性科学走向实验、机理和定量研究;向宏观和微观两极发展;应用生态学发展迅速,实践应用性更强;人类生态学开始兴起,生态学与社会科学交叉融合等等。代表人物有坦斯利、苏卡切夫等。
生态学的产生就是因为与人类发展的关系极为紧密,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包括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科学。自生命开始就存在生命活动与环境的生态学关系,生态学的发展经历了植物、动物、人类、民族四个阶段,在自然-社会-经济复合模式下促进数时空序的研究。
《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主要是为了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采取包括旨在减少和/或消除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排放和释放的措施在内的国际行动。
此外,斯德哥尔摩公约还强调了国际合作和信息共享的重要性,以共同应对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通过国际合作和信息共享,各国可以共同制定和执行控制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政策和措施,共同保护全球环境。
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的主导下,一项旨在解决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问题的重要国际协议于2001年5月23日诞生。这一天,包括中国在内的92个国家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共同签署了《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简称POPs公约。
会议通过了全球性保护环境的《人类环境宣言》和《行动计划》,号召各国政府和人民为保护和改善环境而奋斗,它开创了人类社会环境保护事业的新纪元,这是人类环境保护史上的第一座里程碑。同年的第27届联合国大会,把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于1972年6月5日至16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这是世界各国政府共同讨论当代环境问题、探讨保护全球环境战略的第一次国际会议。
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会议宣言,该宣言强调了全球对环境保护的共识和原则。会议指出,科学技术进步带来的环境改造与利用对人类幸福和基本权利至关重要,天然环境和人为环境都对人类福祉不可或缺。
在1972年6月,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 这次会议共有113个国家参加,讨论了保护全球环境的行动计划。 会议期间,通过了著名的《人类环境宣言》。 与会代表还提议将会议开幕日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保护日”。 同年10月,联合国大会第27届会议接受并通过了这一提议。